专业云开全站app官方网站软启动器及成套控制设备生产厂家

云开全站app官方网站软启动器维修

云开全站app官方网站

昭通市第五届乌蒙工匠拟命名对象公示

时间: 2024-04-17 22:00:52 |   作者: 云开全站app官方网站

  月,党员,高级工程师,现任中交一公局厦门工程有限公司都香高速公路守望至红山段年,从始至终保持一颗匠心,奋战在隧道管理一线,尤其是所建设的昭通市都香高速翠屏隧道位于滇东北地震带,地质破碎且水文情况复杂,存在暗河、岩溶发育、突泥涌水、瓦斯、高地应力、岩爆等不良地质,是西南地区复杂地质中极具代表性的山岭特长隧道,被业内专家称为,涌水量巨大,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环保要求高,带领团队划着皮划艇在近米深的地下溶洞里开展测量,挑灯收集数据,多次组织专家现场调研,最终决定采用的新工艺,隧道内预埋水压自动检验测试系统,实现暗河水实时限压排放。堵、防、引、排多管齐下,确保了翠屏特长隧道施工及运维期安全作为长大隧道施工相关科研课题的主要参与者与实践者,积累了丰富实战经验,不仅有效地指导了现场,也很好地完成了科研任务。

  1.1发明专利(一种岩溶隧道穿越暗河区段的结构设计与防排水方法)1.2发明专利(一种二衬拱顶密贴监测仪及其在二衬混凝土中的应用方法)1.3发明专利(一种降雨地表径流补给岩溶隧道暗河最大洪水量估计方法)1.4发明专利(一种岩溶隧道与地下暗河相交防淤抗冲分水结构)1.5发明专利(一种下穿岩溶天坑隧道暴雨期最大涌水量峰值估计方法)1.6实用新型专利(一种隧道全智能自动水位控制装置)1.7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小断面隧道用多功能开挖台架)1.8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特长隧道用可移动小车式配电箱)1.9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山区高速狭窄拥挤的空间跨墩提梁装置)1.10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斜井交会隧道正洞的施工设备)1.11实用新型专利(一种隧道救援应急气囊通道装置)1.12实用新型专利(隧道超欠挖检测装置)1.13软件著作(智慧工地管理平台)1.14软件著作(劳务人员管理系统)1.15软件著作(隧道安全步距自动监测系统)1.16软件著作(设备管理系统)1.17软件著作(设备管理系统有害化学气体及环境监视测定系统)1.18软件著作(车辆管理系统)

  2.1中施企协工程建设行业互联网发展最佳实践案例2.2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协会科技进步奖2.3中国交通企业管理协会管理创新一等奖2.4中国交通企业管理协会全国交通运输行业质量信得过班组两项

  3.1贵州省一级(提高长大隧道串联压入式通风洞内风速实施工程技术研究)3.2福建省一等奖(研制新型特长隧道中心水沟混凝土浇筑台车)3.3贵州省二级(提高二衬钢筋保护层合格率)3.4贵州省二级(长大隧道二衬防脱空动态监控技术探讨研究)3.5福建省三等奖(研制特大桥折角盖梁处架桥机临时支架)3.6厦门市Ⅰ类成果(研制新型特长隧道中心水沟混凝土浇筑台车)3.7厦门市Ⅱ类成果(研制特大桥折角盖梁处架桥机临时支架)3.8云南省2021年度云南省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QC)小组3.9云南省2022年度云南省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QC)小组

  4.1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协会2021年微创新成果4.2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2021年微创新成果4.3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2022年微创新成果

  5.1云南省(特长隧道中心水沟整体一次性浇筑施工工法)5.2交通运输部(特长隧道全智能风雾降尘净化施工工法)5.3交通运输部(富水岩溶隧道暗河段洞内数字测绘工法)5.4交通运输部(富水岩溶隧道穿越大型溶洞施工工法)5.5中施协优胜工法(特长隧道全智能风雾降尘净化施工工法)5.6《建筑技术开发》(浅析特长隧道岩溶地段的处理方案)5.7《工程技术探讨研究》(长大隧道塌腔处理及发达裂隙水的引排施工研究)5.8《人民长江》(下穿岩溶天坑隧道暴雨期涌水量峰值估算方法)5.9《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暗河发育区岩溶隧道突涌水洪峰流量估计)

  6.1昭通市重点工程劳动竞赛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6.2昭通市青年文明号号长6.3昭通市昭金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优秀项目经理称号3次6.4连续三年荣获中交一公局优秀青年技术干部称号6.5连续七年荣获中交一公局厦门公司优秀员称号6.6中交一公局厦门公司2019年度市场营销之星称号6.7中交一公局厦门公司2021年度先锋模范之星称号。

  申晓东,男,中医学本科学历,党员,昭通市中医医院儿科党支部书记,主任医师,云南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云南省昭通市中医医院儿科教研室主任、昭通市中医院儿科主任、云南中医优势专科(儿科)建设专科负责人、云南省临床重点学科(中医儿科学)建设学科负责人。先后被聘为云南省医学会儿科学会、云南省变态反应学分会、云南省昭通市医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云南省昭通市医学会新生儿科专业委员会等多个学会委员,入选为昭通市儿科质量控制中心、昭通市大病专项救治专家组、昭通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担任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专科专病建设分会理事、昭通市医学会六届常务理事。从业以来,曾荣获“云南省第三批名老中医临床经验专家继承人”、“卫生工作先进个人”、“第五届云南省优秀青年中医”等称号;多次获得昭通市中医院“优秀带教老师”、“优秀教研室负责人”、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师承导师”等殊荣。

  从医30年来,一直从事临床一线工作,医德高尚、技术精湛,为推动昭通市及市中医医院儿科专业,尤其是新生儿科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我省率先开展综合中医医院新生儿科多项新技术,填补了我省综合中医医院新生儿科相关领域的空白。积极推动科室发展及地域中医儿科学术的传播、影响、交流,带领昭通市中医医院儿科2022年9月成为云南省省级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单位;2023年12月成为云南省省级中医临床重点学科建设单位;2023年于永善县中医院建设“申晓东专家工作站”基层专家工作站。

  近年来新冠、支原体、流感、轮状、诺如等流行传染病轮番肆虐,昭通市儿童的生命健康遭遇重大威胁,面对抗生素耐药、儿科医生人手不足、床位短缺、患儿病情反复等关键时刻,申晓东同志带领着团队,迎难而上,积极配置儿科医疗资源,同时开展科研工作,努力寻找更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灵活运用中医外治法等多种治疗方法攻克难题,创造性的在艰苦条件下发挥出极高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全力救治每一位患儿,为昭通市儿童的健康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

  曾获荣荣誉:在2007年度卫生工作中,被镇雄县人民政府评为“卫生工作先进个人”;2015年获“云南省第三批名老中医临床经验专家继承人”;2017年度获“”第五届云南省优秀青年中医称号;2021年度获“优秀员”称号;2022年成为“云南省第一批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项目培养对象”;2023年12月获“云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2023年11月成为“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二届中医芳香疗法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2023年12月成为“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专科专病建设分会理事”。

  张云书,男,汉族,本科学历,1970年7月生,党员,现任威信县第一中学高中教师、正高级教师。

  扎根一线年,先后从事初、高中化学教学,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善于钻研和创新教学方法,先后探索了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问学生答、学生讲学生听、课前3min学生齐读、学生扮演有机物的断键部位、学生的错题分析,形成了“启发式‘边讲边实验’”的实验教学策略,“试题分析教学法”“讲练结合法”“迁移式教学法”“分析组成法”等教学教法。高考理综成绩与中考成绩多次名列全县前茅。辅导学生2人获中国奥林匹克竞赛二等奖。研究成果参与各种竞赛,录像课获中国化学会二等奖等5项,实验改进获第三届华中地区科学技术推广大会二等奖、全国化学数字化实验教学应用及创新三等奖,教研成果获奖7项、教学成果获奖8项,其创新的教法在全县乃至全省都处于领先水平,为威信的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主持国家、市级以上课题5项。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发表论文38篇,坚持师带徒,负责县、市、省、教育部等线下线上名师工作室,所带36名成员多名已经成为学校骨干教师、6人获市或州级优秀骨干教师或教学名师,1人转聘高校副教授,3人晋升为正高级教师,工作室获全国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优秀教学团队。同时,在县级以上作专题讲座20余次。积极帮助教师和工作室成员撰写课题实录或教学评析,指导工作室成员在省级刊物发表论文6篇,成果获奖24项。

  曾获荣誉:2018年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2021年入选教育部“国培计划”中小学名师名校长领航名师工程学员;2016、2014、2012年3次获全国基础教育化学新课程实施优秀个人;2008年获云南省中小学“云电杯”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优秀教师;2010年获云南省特级教师称号;2010年评为云南省省级中小学学科带头人;

  2016年获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2018年获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2018年获云南省“万人计划”人才培养激励专项;2019年入选云南省“万人计划”教学名师专项;2019年获云南省委联系专家称号;

  2017年入选昭通市第一批“鲲鹏计划”高层次领军人才;2015年入选昭通“名家、名师、名医”名师培养人选;2016年获昭通市先进教育科研(教研)工作者;2018年获市委联系专家;2008、2021年2次获昭通市优秀员称号;2020年获威信县“名师”荣誉称号;2018年获威信县第五届“敬业奉献”道德模范称号;2015年入选威信县“名家、名师、名医”培养人选;2014年获威信县先进教研工作者;2007年评为威信县优秀教师。

  王福刚,35岁,2002年开始从事井下电钳工工作,从2018年开始,便与综掘机结下了“不解之缘”。虽学历不高,但幸运的是他找到了自己的爱好。缘于对综掘工作的热爱,王福刚对综掘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刚接触综掘机时,他与其他同事一样手足无措,为了尽快提高业务技术,他不断收集各种相关资料,没事就琢磨研究,并向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老同志虚心求教,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综掘机维修和操作技术,了解其性能,学习构造原理与作业规程等专业知识。通过不断摸索,他对综掘机的性能特点和操作流程隽刻于心、铭记于脑,能够准确判断和处理综掘机故障,同时,也造就了他熟练的操作技能。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丰富的工作经历,练就了过硬的技术本领。在日常的工作中,王福刚一直冲在工作第一线,遇到困难、问题从不退缩。真正的奉献是平凡不张扬,他从来没有说过豪言壮语,却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着自己的青春诺言。在施工106底抽巷450—500米段时,面临着巷道断面大,坡度-20°,一路下坡掘进难的问题,继而又出现顶板淋水现象,造成综掘机退不动、迎头淤泥大量堆积等一系列难题。平时非常注重维护和保养综掘机的他,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发动一井综掘队全体干部职工,上到区队长、下到普通职工,出主意、想办法,集思广益,通过现场跟班操作摸索并不断总结施工经验后制定了符合现场实际的各项安全施工措施后严格在现场落实执行,最终将工作任务圆满完成。凭借过硬的技术本领和出色发挥,在云南省2021年云南省第十八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掘进机司机竞赛中荣获第一名,荣获“技术状元”称号。成长的过程伴随着艰辛与汗水,成绩的获得凝聚着努力与付出,荣誉背后承载着责任与担当。

  曾获荣誉:2016年获得芙蓉公司先进个人;2021年度云南能投威信煤炭有限公司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2021年云南省第十八届掘进机司机技能大赛技术状元;2021年云南省第十八届掘进机司机技能大赛“优秀选手”。

  张海,出生于一个传统艺术的家庭,16岁随父学习雕刻技艺,1993年创建镇雄县雕塑工艺厂,2015年改厂为镇雄雕塑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云南省文化厅命名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改为公司后,主要生产传统的玉镯、玉牌,把玩件等,创新作品有玛瑙壶、玉壶、硅石壶等器皿及石英、水晶、玛瑙等印章,巧雕工艺精品等。张海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雕琢的传承,坚持对玉牌的雕琢、方寸之间用专业雕琢每一个细节,用创新手艺呈现于玉壶工艺,专注于玉雕技艺,传承古代玉匠的巧心精工,坚守了几十裁,在玉文化的流传中留下我们这个时代“大雄古帮”、“乌峰石雕”的印记。

  张海雕琢的玛瑙砚台参加2016年云南省职工创新创意成果展获创意类银奖,2019年雕琢的玉壶参加第十四届中国神工奖获优秀奖,2019年所雕琢的石英壶参加文化旅游商品国际大赛暨云品100创新创意大赛获最受欢迎奖,2022年和2023年受镇雄县残联委托,对县内喜欢石雕技艺的轻度残疾人进行两界石雕培训,主要内容以传统玉雕为主,让学员掌握一技之长,激发创作潜能,改善自身的生活状况,成为一名真正的玉匠。数十年如一日坚守这门手艺,对玉石雕刻艺术的坚守、执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当代做出表率,引领“乌峰石雕”工艺不断精进,并将技术与精神代代传承,成为公认的民间雕刻大师。

  曾获荣誉:2012年列入云岭骄子丛书第二集“大理石上雕刻艺术人生”宣传;2014年昭通市人民政府授予张海同志“先进传承人”荣誉称号;2015年张海被列入昭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手册、传承人小传中宣传;2016年云南省职工创新创意成果展授予其“玛瑙砚台”创意类作品银奖;2017年昭通市委宣传部授予创意设计大赛实物作品铜奖;2018年乡村文化体育能人能力提升培训结业;2019年荣获2019南亚东南亚品牌文化旅游商品国际大赛“最受欢迎奖”;2020年8月荣获实用新型专利证书;2020年10月,其作品“舌尖上的玉器”获第十四届中国神功奖优秀奖;2020年张海石商标申请成功;2020年11月作品《石制锅具》荣获“金茶花”优秀作品奖;2020年10月在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参加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培训并结业;2023年张海雕塑评为昭通市老字号。

  2022年7月,方侃同志被选派至彝良县人民医院担任院长职务(挂职3年),到医院后,制定了“124”帮扶思路,建立完善管理制度40余项,独立了神经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消化内科、内分泌科、眼科、口腔科,建立了特色专病、骨关节疼痛、脑血管病、癫痫、心理咨询、睡眠、儿保学习困难、肺结节、慢阻肺、男性病科等门诊;对儿科病房进行升级改造,建立“一站式”服务的健康管理中心和“眼视光中心”;设立全省县级医院首家“MMC”慢病管理系统。开展“最暖医生、最美护士”“金银铜手术刀奖”“听诊器奖”和“天使护士奖”评选及科室副主任、副护士长竞聘上岗;带领医院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20余项,实施“启明星”和“雏鹰”两个人才培养计划,实行“老师带学生”,“团队带团队”制度,选派了73人次到上海市进修和跟班学习。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建立6个专科联盟,使东西部相隔2000余公里两家医院紧密连接,携手共进。对口帮扶1年多以来,硕果累累,彝良县人民医院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全部通过验收、临床服务五大中心接受了省级评审,2023年7月,成功通过县级医院第二阶段提质达标国家推荐标准的评审,2023年11月,骨科、眼科、儿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荣膺市级重点专科称号。2023年,医院门诊271343人次、同比增长14.4%,住院35525人次、同比增长22.2%,手术13376人次、同比增长21.6%,三、四手术2839例,同比增长36.1%,CMI值1.1172,同比增长2.2%,医疗收入2.31亿元,同比增长22.1%,各项指标在全省二级医院中均位于前列。

  曾获荣誉:2022年7月获民进上海市委2022年抗击疫情先进个人;2024年2月获昭通市巩固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先进个人。

  面对媒体融合趋势,通过自己融媒体技术所长突破原有广电传播的技术局限,强化单位网络技术平台建设布局;建设完成融通系统,目前中央服务器机房及22个编辑工作站点全面建设完毕。融通系统让本台编辑内网重新构架,22个站点在媒资管理、音视频及文字素材横向迁移、纵向上传下载速率得到极大提升,使台内各相关部室在节目及新闻制作上节约了大量时间成本。

  在此基础上,扩建媒体问政系统,在资金少、要求高的情况下,统筹组织多次技术方案讨论会,通过更新改造和增加设备,在原广播节目《政风行风》和《百姓热线》栏目基础上建设广播电视媒体问政平台,打通问政视听节目制作和传输渠道,建成“昭通发布APP”,使原来的问政节目仅由广播传输升级到广播、电视、网络和移动终端四种方式进行传播,能在APP上实时在线收看昭通广播电视台两套电视频道,收听两套广播频率,并可收看广播直播间实时动态,构建“四位一体”的媒体问政传播格局;完成了广播电视台二级等保建设,提升了本台网络风险防控能力,补齐短板。

  综合利用广播电视多种技术设备,如无线图传、网络视频切换台等,保证每场活动电视、网络直播都能高清多机位收看。规范大型活动相关流程,在两会开闭幕式、市政府新闻发布会、第六届“赢在昭通”创新创业大赛、昭通市第四届乌蒙工匠发布仪式、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印象昭通、2024年“昭通印象、龙娃闹春”少儿春晚等各项大型活动中,不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细化工作方案、发挥本台直播团队经验丰富优势,赢在昭通创新创业大赛六个赛道决赛网络点击观看总量累计突破2000万,得到两位省政府领导的批示认可。

  积极主动发挥领军作用,作为省广电局特聘融媒体技术委员,强化培训力度,向高校传授融媒体实践经验,在昆明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培训融媒体及短视频制作相关知识,讲授意识形态专题党课;一方面,牵头与云大外国语学院合作成为党建产教融合创新实践基地,另一方面向云大新闻学院学生传授融媒体实践经验,并联合云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在云大举办昭通历史性成就观察团成果报告会,将昭通深入推进“六大战略”、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展现给云大广大师生,为推动昭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营造良好氛围,推动新时代“昭通印象”成为昭通对外形象的靓丽名片。

  曾获荣誉:被聘为云南省广播电视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广播电视网络视听专业委员会委员;带领团队荣获昭通市第十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暨云南省第28届广播电视技术能手昭通预选赛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技能竞赛团体一等奖;带领团队被市委网信办在“点亮昭通,网事2023”活动中评为年度正能量网络拼搏团队;承办的第六届“赢在昭通”创新创业大赛直播被评为年度正能量网络主题活动。

  1989年7月云南农业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原昭通市畜牧局工作,参与生猪基地和生猪综示区建设工作,1990年—1991年到旧圃镇蹲点,并任旧圃镇畜牧兽医站站长,1991年—1995年12月到大山包乡任科技副乡长,主抓人工种草和绵羊品种改良工作。1996年—1997年任原昭通市畜牧站站长,负责畜牧技术推广,获昭通地区行政公署颁发的“草料生产综合技术推广一等奖”、“黄牛冻精改良技术推广一等奖”。2001年获昭通市人民政府颁发的“抓好土鸡工程工作一等奖”。2006年任昭阳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中心支部书记兼副主任,获云南省农业厅颁发的“动物疫病防制技术推广三等奖”。2007年参与昭通市农业局组织的全市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其中参与编写《昭通市村级兽医实用技术培训讲义》,培训全市村级动物防疫员8期,昭阳区培训1期7天,其它县每期5天,共2066人,主讲188个学时,深受学员欢迎,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并得到市农业局领导的充分肯定。2007年成为中国畜牧兽医协会会员,2008年—2009年获云南省农业厅颁发的“肉牛冻精改良技术应用三等奖”,获昭通市人民政府颁发的“生猪规模养殖场及专业村建设二等奖”。2013年6月,昭阳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任中心主任,主抓动物防疫工作,组织全区动物防疫考核方案、动物防疫工作方案、免疫计划制定和实施,全力推进“集中免疫、整村推进”工作和猪重大动物疫病“321”免疫注射新技术,推广覆盖率达100%,荣获昭阳区政府颁发的先进个人荣誉证书、昭阳直属工委授予的优秀员员称号、昭通市人民政府颁发的“昭阳区动物疫病综合防控技术推广项目一等奖”。2014年7月被聘为昭通市委联系专家农业工作站第一届养殖业专家委员会委员,同年被农业部授予职业兽医师资格,2016年12月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农业推广研究员。2021年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认定为“鲲鹏计划”人选,2022年5月被聘为昭通学院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客座教授,同年10月获得省人事和社会保障厅授予的“云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面试考官资格证”。历任昭通市农业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专家库专家。

  曾获荣誉:2002年以来,独立或合作发表科技论文14篇,其中国家级刊物9篇,省级刊物5篇。获得实用技术专利4项,正在申报1项;先后获得地厅级奖励7次,获县(区)级动物防疫先进个人等表彰5次,科级表彰2次。

  浦仕献,男,1993年4月出生,2014年加入中国,2019年毕业于云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专业,2020年参加工作,现为昭通市烟草公司昭阳区分公司烟叶管理科副科长。2023年第二届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烟叶调制职业技能竞赛第一名,获得“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技术能手”荣誉称号。入职以来,他坚定信心,扎根烟草行业,励志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在工作中坚守初心,逐梦前行。

  工作以来,浦仕献先后获得昭通市烟草公司昭阳区分公司“宣传工作标兵”荣誉称号”“青年技术能手”荣誉称号、云南省烟草公司“省级烟草技术能手”荣誉称号;2020年参与的QC课题《降低烟叶烘烤损失率》荣获云南省烟草公司昭通市公司三等奖,2022年参与的QC课题《降低烤后烟叶造碎率的引进与运用》荣获云南省局(公司)系统第九届优秀引进运用QC成果;2022年参与发表的论文《昭通地区烟草番茄斑萎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对昭通烟区病害的防控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同年发表的论文《烟草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探析》对烟草病虫害绿色防控有一定的参考和运用价值:2023年参与的课题《提高温凉烟区烟叶可用性栽培技术集成创新与运用》取得科学技术成果评价证书。

  知不足而奋进,望山远而前行。在浦仕献看来,工作以来,在公司的关心、关怀下,在前辈们的带领下,虽取得了一些理想的成绩,但这只是一个起点,以后的道路还很漫长。今后的工作中,仍要不骄不躁,认真总结分析不足,进一步提升技能水平。他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怀着对烟草事业的无限热爱,在这块广阔的土地上放飞青春梦想,在这个行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曾获荣誉:2021年7月荣获昭通市烟草商业2020年QC小组活动三等奖;2023年4月参与的课题《提高温凉烟区烟叶可用性栽培技术集成创新与运用》取得科学技术成果评价证书;2023年5月荣获“省级烟草技术能手”荣誉称号;2023年5月荣获云南省烟草商业2022年QC小组活动优秀奖;2023年7月荣获昭阳区分公司“青年技术能手”荣誉称号;2023年7月荣获昭阳区分公司“宣传工作标兵”荣誉称号;2024年1月22日荣获“烟草行业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殷如东,男,汉族,1977年4月出生,党员,大专学历,云南建投第十建设有限公司工作,现任建投十公司第三直管部副经理,工程师。

  2017年在云南源鑫炭素有限公司600kt/a炭素项目二期第一阶段工程炭素阳极焙烧炉工程中研发出“工业厂房焙烧炉薄壁通风小拱板预制、拆模和转移施工工法”,制作出成品预制通风小拱板,表面平整光滑、色泽均匀、棱角分明、无碰损和污染,无蜂窝麻面漏浆等质量缺陷,且大大缩短工期,让业主方提前筑炉,提前进入生产期;并先后获2018年省级工法,2018年冶金部部级工法,和科技成果一等奖,成功为项目部节约费用55.9万元;2018年凭借课题获全国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二等奖;2018年凭借课题“预制通风小拱板模板研发”获云南省QC小组一等奖;2018年凭借课题“提高工业焙烧炉耐热混凝土超高炉壁施工质量合格率”获云南省QC小组二等奖;2018年研制的“新型花篮拉杆式型钢悬挑脚手架施工技术”获“云南建投集团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20年个人获得公司2019年度“优秀项目经理”称号;2021年担任项目经理的镇雄以勒高铁站拆迁安置房项目入选2020年度省级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和质量管理标准化示范项目;2021年凭借内外墙裂缝修补施工工法获2021年中国有色金属建设协会的部级工法证书;2023年担任云南省滇东北区域医疗中心二期项目项目经理,该项目“木模板盘扣式可调钢支撑体系研发”QC成果获中国建筑业协会二等奖、中国市政工程协会三等奖;2023年担任云南省滇东北区域医疗中心二期项目项目经理,该项目“抱箍式可调节钢板止水带安装装置技术研发”QC成果获中国建筑业协会三等奖、中国市政工程协会三等奖。

  曾获荣誉:“木模板盘扣式可调钢支撑体系研发”QC成果获中国建筑业协会二等奖、中国市政工程协会三等奖;“抱箍式可调节钢板止水带安装装置技术研发”QC成果获中国建筑业协会三等奖、中国市政工程协会三等奖;“工业厂房焙烧炉薄壁通风小拱板预制、拆模和转移施工工法”获得2017年省级工法、冶金部部级工法和科技成果一等奖;“预制通风小拱板模板研发”2018年获得全国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二等奖、云南省QC成果一等奖;“提高工业焙烧炉耐热混凝土超高炉壁施工质量合格率”2018年获得云南省QC小组二等奖;“新型花篮拉杆式型钢悬挑脚手架施工技术”获得云南建投集团“科技进步奖”三等奖;镇雄以勒高铁站拆迁安置房项目2020年被评为“云南省质量管理标准化、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内外墙裂缝修补施工工法”2021年获得中国有色金属建设协会的部级工法。

  近年来,先后参加了《昭通档案志》《昭通市档案馆指南》《昭通市档案利用效益典型事例汇编》《兰台群英谱》《高原印迹--昭通市档案学术论文集》《档案工作简讯汇编》《昭通市档案工作文汇》《昭通档案》《昭通兰台》(大型画册)的资料收集、编写工作。承担完成昭通市数字档案馆建设并过国家数字档案馆测评,成功创建成为云南省第二家州市国家级数字档案馆,以此为引擎,推动昭通档案在征集接收、保管利用、编研开发等方面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承担完成市县专(兼)职档案人员培训60余场次3000余人次,先后指导60余名大中专学生在市档案馆进担白鹤滩水电站巧家移民档案信息化指导,参与省档案局组织的州市区国家综合档案馆业务测评。通过调查研究后撰写的《浅谈档案馆接待查档人员的素质修养》《对接收重大活动档案资料时机的思考》2篇论文分别获昭通市档案学术论文评比三等奖、云南档案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二等奖。2017年至2020年负责的科技项目《市县级档案馆电子档案安全保管研究》被云南省档案局表彰为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2022年至2023年负责的科技项目《市县级数字档案馆建设和实现方案研究》获得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个人先后被昭通市人事局和昭通市档案局联合表彰为档案工作先进个人。

  曾获荣誉:2006年获昭通市委市人民政府云南省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承办工作先进个人表彰,2010年获云南省档案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020年获云南省档案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022年获获云南省档案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023年获全国“档案数字化领域工匠型人才”荣誉称号。

  马亚,男,回族,小学文化,从事餐饮行业长达25年,现任昭阳区甘马亚烧烤董事长。2010年至今一直从事昭通小肉串烧烤工作,10多年来一步一个脚印向下扎根,不断成长,积极承担着企业社会责任,认真开展各项技术探讨研究,用实际行动诠释工匠精神。获得金牌烧烤工、银牌烧烤工、助力乡村振兴贡献奖,自己经营公司获得云南特色名烧烤、云南省民族餐饮五十强企业。

  潜心研究成就企业品牌:酱料是昭通小肉串灵魂之一,马亚积极研究探索,通过不断优化工序,完善设计,调整配方等措施,以最优方式制作出了昭通小肉串烤制酱料,加之昭通牛肉品质好等原因,使甘马亚烧烤成为了昭通小肉串知名网红打卡点。当前,甘马亚烧烤拥有8家店铺,从业员工162人,年均营业额4000多万元。

  坚守初心做好示范:2013年,昭通提倡整改市容市貌,马亚深入思考昭通小肉串存在油烟巨大、经营环境差等困难,积极到外学习考察,2014年开始开设了自家的第一个规范化门店,精装修、名厨亮灶、加装排烟设备等,自己店面便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这对于带动昭通小肉串走上走向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作为农民出生的马亚,自小深受党的政策关怀和身边亲朋好友的帮扶,在自身企业发展同时,不忘回馈社会,多次在灾难发生时带头捐款捐物,尽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各级政府和餐饮协会举办技能大比拼,热心传承昭通小肉串技艺,成为公认的烧烤技艺名师,10余年来带教烧烤学徒近200人。其先进事迹先后受到学习强国、新华社、云南电视台、七彩云端、昭通新闻等各级各类媒体报道推介。

  乘着东风扬帆起航:2023年,昭通市委政府致力打造昭通小肉串产业,马亚积极响应作为发起人之一,带头参与筹建昭通市昭通小肉串发展协会,2023年7月在同行的推选下光荣出任昭通市昭通小肉串发展协会副理事长,所属昭通小肉串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成为昭通市昭通小肉串发展协会副理事长单位。马亚积极带头,团结带领大家一起开展昭通小肉串品牌化、标准化建设,谋划带头“走出去”开设自己连锁店,促进昭通小肉串产业做大做强。

  曾获荣誉:金牌烧烤工、银牌烧烤工、助力乡村振兴贡献奖、云南特色名烧烤、昭通市昭通小肉串发展协会副会长单位、云南省餐饮与美食行业协会关于通报表扬马亚烧烤践行“十三·五”云南省餐饮业新锐潜力企业、云南省民族餐饮五十强企业。

  韩绍洪,男,1971年出生,云南安宁人,大学学历,高级烹饪技师,高级营养师,食品安全高级管理师,高级职业餐饮经理人,双师型教师,中华金厨奖获得者,注册中国烹饪大师,中国滇菜大师,中国烹饪协会备案厨师,国家级技能竞赛裁判员,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中国烹饪协会名厨委委员,高级西餐厨师,云南省烹饪协会副会长,云南省专家评委,云南烹饪大师、省名厨委会执行委员,2021年昭通动高教育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与昭通市职教中心校企合作协议到昭通市职教中心商贸旅游系担任教学任务,成立韩绍洪大师工作室负责人至今。

  2015年被云南楚雄州移民局授予“爱心大使”称号,同年获云南省烹饪协会特殊贡献奖。2016年担任首届国际青年厨艺交流巡回赛湖北十堰赛区评委。2017年首届云南厨师节获中国滇菜精英奖,并获“昆明最美厨师”称号,同年担任云南省首届“技工杯”技能大赛裁判员。2018年昆明“72行大练兵,360行出状元”职工技能大赛获“滇菜技能能手”称号,同年获全国创意菜烹饪大赛最具创意奖。2019年荣获云南餐饮改革开放40周年暨第二届云南厨师节获中国滇菜金匠奖,入选《中华美食工匠》第一卷。2021年荣获云南省烹饪协会起航2021滇菜传承餐饮教育先进奖,担任云南省首届“世博婚礼杯”喜宴主题竞赛裁判员。同年担任西南战区后勤大比武主裁判,2022年5月云南省职业技能大赛中式烹饪(米线加工)项目裁判员。同年八月云南省烹饪协会农家农庄专业委员会第二期云南特色农家菜研修班授课老师2023年入选《中华美食工匠》第三卷。曾经在云南新西南技校、云南技师学院、国家级禄丰示范校担任中式烹饪顾问、导师,云南省一期名小吃培训班授课教师,中国人民厨师培训班实操及主讲师。

  曾获荣誉:2006年6月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中式烹饪高级技师(一级);2006年10月荣勤、中国烹饪协会注册“中国烹饪大师”;2015年9月荣获第十六届中鉴技能创意竞赛热黄项目银奖;2013年8月云南京能协会滇菜传承突出贡献奖;2016年10月注册烹饪大师;2019年9月荣获中国京外协会2019年度金厨奖;2019年9月荣获年度金厨奖;2023年荣获第十届国际中餐创意菜邀请赛第十届分子厨艺赛特金奖。

  2005年—2010年任职贵州纳雍新立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2010年辞职回乡创业,2012年创办“金雨蜜蜂养殖场”,开始了中蜂养殖传承之路;2015年创办镇雄县金雨蜜蜂养殖有限公司,逐步辐射周边农户养蜂增收致富;2017年注册镇雄县乌蒙云蜜养蜂协会,每年开设线上线下培训,免费教授农户养蜂技能,整合镇雄养蜂资源,为规范镇雄养蜂市场和普及中蜂养殖技艺做努力;2017-2018年引进清华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南开大学支教仕里村、设立了南开书屋,为乡村的孩子种下一颗梦想种子,并和南开大学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建立南开大学社会实践基地;2019年被认定为科技特派员,创办的公司被认定昭通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公司与南开大学合作建立了专家工作站,主攻蜜蜂疾病的防治和蜂产品高值产品的研发,科研成果———一种专防治中蜂疾病的中草药配方,已经在县内及周边县域推广实施,防治率达90%以上,已研发蜂蜜面膜、蜂蜜手工皂、蜂蜜唇膏等系列日化产品,公司通过了良好农业GAP认证;2020年被评定为中蜂养殖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三区人才、乡村旅游文化能人、镇雄“名家”,且公司辐射带动农户达1400余户,旗下品牌“金雨云蜜”被评为“昭通市特优农产品”、昭通市十大老字号、被国家农业农村部评为“乡村特色养殖产品”;2021年被评定为吴氏古法蜂灸蜂疗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公司在镇雄县创新创业大赛中取得第二名,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022年公司被评为云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23年被评为市级中蜂养殖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曾获荣誉:2019年认定为科技特派员;乡村文化旅游能人(2019年);申请外观专利2项(2019年);2020年被评为“三区人才”;县级中蜂养殖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20年);镇雄“名家”(2020年);2020年镇雄县“创新创业”大赛第二名;发明专利3项(2021年1项,2022年2项,均正在受理);吴氏古法蜂灸蜂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21年);市级中蜂养殖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23年);9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发明专利;培养品牌“金雨云蜜”被评为“全国乡村特色养殖产品”(2020年);入选“昭通市十大老字号”(2024年)。

  蒋德惠,一名普通的林草技术人员,她几十年如一日,风里来雨里去、披星戴月,以“林以种为本,种以质为先”的初心,用执着与坚韧,潜心钻研林木良种技术,不断克难攻坚、守正创新,成功选育出区域性林木良种10余个,突破了昭通无区域性林木良种的瓶颈,为昭通林草产业发展提供了最核心的良种保障,是昭通名副其实的区域性林木良种事业先导者。

  ——敢为人先,开展区域性核桃良种选育。面对昭通330余万亩核桃品种混杂、良种缺乏导致现有核桃大产低效的困境,她敢于带领团队踏上区域性核桃良种选育之路,跑遍昭通市11县(市、区)57个乡镇147个村民小组296家农户,选出核桃优良单株298个,收集核桃标本538份,决选出昭通区域性核桃优良单株40株,建立核桃标本室和资源收集园各1个。所选育的核桃良种,在首届云南.昆明核桃博览会上分别荣获金、银、铜奖共计12项。

  ——勇于创新,探索适宜本地优良林草种源。她带领团队,用近十年时间,选育出“明丰1号青花椒”“小龙袍红椒”“扎西1号方竹”迹林木品种,获云南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良种审(认)定,为昭通林“盐津1号方竹”“华山松母树林种子”“桢楠母树林种子”等区域性)草产业发展提供适宜本地发展的优良种源。

  ——服务社会,积极推广区域性林木良种。为推动林木良种化进程,主持中央项目16项,完成资金960万元,培育核桃、花椒等良种苗木1450万株、天麻良种种球220万个,为昭通林业造林工程和林产业发展提供良种苗木保障。

  ——科技赋能,做好“传帮带”助力乡村振兴。主持和参与制定了《青花椒育苗技术规程》《昭通核桃高桩换优技术规程》等林业地方标准12项,为林产业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连续五年选派为云南省科技特派员和“三区”科技人才、“万名人才兴万村”科技人员,长期深入基层开展科技服务,为山区脱贫致富,助力乡村振兴发挥了引领示范。

  35年的工作历程,先后荣获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方面技术人才、云南科技进步特等奖、云南省职工创新成果二等奖、昭通市乌蒙工匠创新成果一等奖各1项,昭通市委、政府表彰2次。35年的执着与追求,将全身心投入林草事业,用勤劳朴实的双手和智慧,在平凡的乌蒙大地上谱写了一首无悔的人生之歌,其敬业精神,激励并感化着身边的所有人,为林草事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杰出贡献。

  曾获荣誉:2005年获昭通市森林防火先进个人奖;2010年获昭通市委市政府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进个人奖;2018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2022年获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奖;2023年获云南省职工创新成果二等奖;2023年昭通市乌蒙工匠创新成果一等奖。

  该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始终立足岗位、刻苦钻研技术,从一名普通的检修工,成长为彝良驰宏公司检修岗位和班组管理的骨干力量,实现了从操作型工人到知识型工人的转变。曾荣获昭通市第十届职工技能大赛焊工技能竞赛技术能手、昭通市第七届职工技能大赛焊工技术状元、彝良县第二届电工焊工职业技能大赛焊工比赛第三名、彝良驰宏矿业有限公司2023年安全生产标兵等荣誉称号。

  作为动力厂技术攻关团队的骨干力量之一,在工作过程中做到善于总结,勇于创新和敢于实践。自主设计用钢板加工一种可变测量拱架弯曲度的模具,在液压整形机加工拱架时,拱架加工校验不需要反复搬运拱架,人工强度大幅度降低,工作效率提高20%以上,同时钢板制作的模具不易损坏、变形,存放不占地点。自主开展塔架上电缆固定装置改造,设计出一种半圆形和等腰直角形配合的新型抱箍,将塔架角钢和电缆抱箍在一起,省时省力,能够方便的进行安装和拆卸,加固弹片使电缆始终处于被挤压的状态,保证电缆安装的稳固性,防止电缆滑落。抱箍安装、拆卸简单快捷,且无需在塔架上打孔,能有效防止电缆滑落,自主开展半自动火焰切割机割嘴夹持装置改造,将等离子切割枪和启动开关安装到半自动火焰切割机的行走小车上,把火焰切割改成等离子切割,消除火焰切割存在的板材变形大、切口边缘氧化铁多、人工劳动强度大等问题。

  在日常工作中,脏活累活抢着干,对于公司的急、难、险、重工作任务当仁不让,处处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带领着班员克服地势险峻狭窄、环境高温潮湿、作业交叉复杂等重重困难,圆满的完成各项排水管道安装、设备设施安装、供电线路铺设等工作任务,为公司供电保障、设备安全运行、降本增效做出了积极贡献。

  曾获荣誉:2020年昭通市第七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焊工技术状元”;2023年云南省优秀质量管理小组成员;2023年昭通市第十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技术能手”;2016年彝良县第三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

  吴晓艳是云南省康复医学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昭通市“五一巾帼标兵”、健康科普专家库专家、“鲲鹏计划”入选者。

  她心怀医患,勇于创新,开展华法林在房颤患者治疗中的最新应用探索项目,通过巡回医疗筛选患者,逐人建档实行华法林药物剂量针对性、精细化指导管理,破解华法林剂量使用弊端,帮助患者在有效控制病情的基础上,极大降低患者医疗负担(临床常用抗凝药物每年需花费上万元,使用华法林每年仅需几百元)。2019年所在科室荣获医院新技术、新项目开展二等奖,2020年、2022年获三等奖;2021年带领全科同仁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较大程度上减少卒中患者致残率及致死率,获得省市专家的高度认可,绥江县人民医院因此荣获“云南省静脉溶栓优秀单位”。

  她立足岗位,践行使命,从事内科临床医疗一线年,对心血管、神经、内分泌及风湿免疫科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国家和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6篇。开展了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抢救、高渗性昏迷抢救;脑血流图检查,腰椎穿刺术、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甲亢和甲减规范化治疗;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等多项新技术、新项目,填补了县内医疗领域多项空白。她倾囊相授,助力发展,每天坚持带教、查房,每周组织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及业务研讨,三年来,参与到镇到村义诊

  余次,开展院内学术培训10余次、科室业务培训150余次、镇村医生培训20余次,组织疑难危重等病例研讨300余次,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作用,提供权威研判建议,为全县培养了多名科主任及多名骨干医生。曾获荣誉:

  2007年被绥江县卫生局评为“先进个人”;2013年被绥江县卫生局评为“先进个人”;2015年6月被评为绥江县“名医”;2015年10月被评为绥江县“最美医生”;2016年4月被评为昭通市“五一巾帼标兵”;2023年1月被县医院评为“优秀科主任”“抗疫先进个人”。

  男,汉族,1986年3月生,中国党员,副教授、昭通学院科学技术处副处长,云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云南省天麻绿色种植与加工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勤于钻研业务,为人正直,先后获得“昭通学院优秀党务工作者”“昭通学院优秀党员”“昭通学院科仪园丁奖”荣誉称号。潜心研学,心怀为农情。从事天麻种植及产地加工研究领域的工作已有

  年,十余年来坚持正本清源、守正创新的理念,在乌蒙山区推广天麻种植技术、研发天麻产地炮制加工技术、开发天麻系列加工产品,服务地方天麻产业的发展,帮助困难农户实现脱贫,助力乡村振兴。求真务实,教书育人。坚守在教学岗位上,开展培养新时代新农人的教学模式探索,坚持把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教学中,近年来先后承担有《天麻栽培学》、《天麻营养与品质》等课程,始终把培养学生的兴趣放在首位,赏识学生,尊重学生,致力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学生“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使课堂充满活力。天道酬勤,力耕不欺。近年来,主持和参与国家和省部级的科研项目

  项、国家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重大项目1项、云南省教育厅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项、作为核心成员参与云南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和科技创新团队项目各1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得授权专利11项,参编著作2部等,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为天麻栽培和产地加工领域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天麻产地加工方面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创新潜力,一直与省内外的相关机构和专家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和交流,并积极开展成果的转化应用先后有三项专利进行了技术转让,帮助企业顺利发展,这些工作和成果不仅体现了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也为天麻领域的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023年教学成果“深度贫困地区新农科应用型人才教育培训模式创新与实践”获云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23年昭通学院科技处组织申报获“云南省科学技术普及奖”先进集体;2023年获昭通学院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2021年教学成果“地方农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获昭通学院第三届教学成果一等奖;2021年获昭通学院2021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2020年参加云南省第十七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高教社杯”高等师范院校生物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得优秀奖;2020年获的昭通学2020-2021学年基于课程思政背景下的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三等奖;2020年获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暨第四届云南省高校教师教学大赛昭通学院选拔赛一等奖;2020年获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云南赛区比赛暨第四届云南省高校教师教学大赛优秀奖;2020年获昭通学院优秀青年教师培养支持对象;2019年在昭通学院“两先两优”评选中获昭通学院优秀员称号;2019年获昭通学院先进工作者称号;2019年昭通学院优秀科研成果评选中获“三等奖”。

  7月参加工作,2022年6月加入中国,高级技师,工程师,三级领军技能专家。2022年7月入选省公司“人才+”精准培养支持计划。现任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昭通供电局变电运行所变电运行高级值班员。自进入本单位工作以来,脚踏实地,兢兢业业,扎根基层,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基本功扎实,业务水平、专业能力极强,成绩突出,有较强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师带徒、授课、技艺传承方面,在从事运行工作这么多年,自己由实习值班员成为了站长,由徒弟成为了师父,也带出了一批较为优秀的供电企业的接班人。安全方面,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把安全生产“保人身、保设备、保供电”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严格地从制度上、管理上、人员素质上进一步加强变电安全运行管理及公司电气管理工作,顺利完成公司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确保了供电和设备的运行安全。同时也履行好一名专家的职责,在相应的岗位发挥带头作用发挥自己的光和热。曾获荣誉:

  省级及以上QC成果奖励6项,提升管理类1项,开发新产品、新装置(装备)2项,记中国南方电网公司集体三等功1次。提高生产、建设效率,并推广实施,产生显著效益。QC成果如下:《GIS设备位置快速观察器研制》荣获2012年度云南省电力行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荣获2013年全国电力行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荣获2013年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2015年《新型透气防水电缆沟盖板研制》获云南省电力行业优秀QC小组二等奖;2017年《提高工器具管理效能》云南省电力行业优秀QC小组二等奖。获得国家专利证书5,其中《透气电缆沟盖板》2016年荣获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实用新型专利三等奖。2016年昭通供电局防冰抗冰工作先进个人;2020、2021年连续两年被评为昭通供电局生产技术管理先进个人;2021年获得云南电网公司成果转化应用二等奖;2022、2023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年度学习型标兵;荣获昭通供电局2022年度“塔尖”技能人才称号;2023年荣获云南省电力行业电力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三等奖。

  年12月生,1987年7月参加工作,长期从事农业科研和推广工作,2014年12月获农业推广硕士学位;现为昭通市农业科学院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昭通市柑桔产业首席专家;政治思想过硬,专业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比较丰富,自主创新能力强,公开发表专业学术论文31篇,其中核心期刊3篇。先后3次被昭通市农科院党支部评为优秀员;两次荣获昭通市人民政府农业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昭通市优秀科普志愿者荣誉称号。1987年至

  2020年,充分发挥自身专业技术优势,积极参与农业产业扶贫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献计出力。为县、乡、村干部及农民进行科技培训46760人次。主持或参与的农业科研推广项目15项获奖,其中12项获云南省农业厅和昭通市人民政府农技推广奖,2项获昭通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1项获昭通市人民政府优秀成果论文奖。这些项目的成功研究和推广,促进了昭通市苹果、蚕桑等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为产业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作出了重大贡献。2021至

  2024年,积极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永善热带亚热带水果提质增效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云南省乡村振兴科技专项《云南省永善县柑桔类产业科技特派团 》等重大项目的实施,助力乡村振兴。主动向果农传授新技术,培训县、乡、村干部及果农3156人次,解决了许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获得了果农们的高度赞誉。自主创新的《柑橘均衡修剪技术》《枇杷更新修剪技术》《柑桔提质增效技术》,应用于生产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经专家测产验收,分别比传统修剪技术增产66.6%、74 %和41%。云南广播电视台、昭通广播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对三项创新技术的应用成效进行了宣传报到,大大增强了果农的科技意识。为进一步做大做强昭通市金沙江下游水电站库区枇杷、柑桔等特色优势产业,改善库区生态环境,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科技支撑。曾获荣誉:

  昭通市柑桔产业首席专家,云南省科技特派员;荣获昭通市优秀科普志愿者荣誉称号;三次被昭通市农业科学院党支部评为优秀员;两次荣获昭通市人民政府农业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主持或参与的农业科研推广项目15项获奖,其中12项获云南省农业厅和昭通市人民政府农技推广奖,2项获昭通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1项获昭通市人民政府优秀成果论文奖。

  年云南财经大学毕业后校招入昭通移动工作,曾在彝良移动产品经理岗、昭通移动数字化解决方案经理岗、昭通移动数字化解决方案中心(组长)岗、行业总监岗等岗位任职,同时作为昭通移动内训师开展“传帮带”技能、人才建设工作,在通信数智化行业有8年实战经验,致力于“深入一线”“深入基层”“以人民为中心”的信息化向数智化的转型变革实践研究和数字经济学习。2018年取得PMP项目管理专业人士资格认证;2019年获云南省第十六届职工技能大赛—信息化经理职业技能竞赛暨“巅峰行”集客工匠塑造工程“技术能手”;2021年选聘为云南移动省级“岗位能手,2022年选聘为云南移动省级“初级专家”,同年评选为优秀省级专家和优秀省级重点协同项目负责人,被昭通市公安局聘用为“信息化专家组”成员,2023年获得通信工程师证、项目管理专业人员能力等级证书(CSPM-2)二级;2019-2021年疫情期间,主动承担抗疫单位信息化业务保通工作,有效完成昭通市人民医院、昭通市公安局、彝良县人民医院等单位的信息化产品支撑工作。在“数智昭通”的发展大潮中,致力于智慧城市、数智政务、智慧园区等信息化领域的挖掘深耕;聚焦于连接+算力的创新探索。负责落地“水富市智慧两江”项目,项目成为云南省内长江保护和十年禁渔的得一个试点,打造了长江上游第一道安全生态屏障,项目作为乡村振兴、环境保护、生态保护、禁渔执法集于一身的“AI+”新技术助力生产管理的标杆案例,是昭通市第一个5G新基建项目,项目落地后被中新网、云南网相继报道,从2021年到2023年,此类标杆创新模式被全省涉及长江保护类的单位复制推广,在昭通市内推广5个区县8个项目,长江沿岸逐步有效建立起“水路空”三位一体的精细化防控体系,2023年,项目在“赢在昭通”创业创新大赛上去的一等奖的好成绩,2024年1月,项目研发成为禁捕类场景的通用能力和解决方案,并参加中国财经TMT“领袖榜”全国赛,获得全国“2023年度数字乡村十佳解决方案”奖;落地“镇雄县智慧就业”项目,深入一线践行切实履行国有企业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担当,进一步落实国家城乡一体化、数智乡村战略、智慧社区建设重大举措,昭通智慧乡村项目建设迈上新台阶,智慧社区建设工程进入新阶段,逐步提升了人民群众安全感幸福感,充分发挥昭通移动5G、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引领作用,落实省委、省政府对“数字云南”建设的工作部署,以数字赋能为导向,以场景应用为抓手,加快探索智慧社区运营发展新模式,打造开放、共享、集约的新型智慧社区,推动基层治理智能化,促进昭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落地“彝良县天麻云平台”等项目,数字农业、高原农特产品的溯源管理、市场竞价、品牌运营上进一步深入研究。同行业内带徒9名,开展培训场次每年不低于6场。曾获荣誉: